说起西方的雕塑,大家首先浮现都是那些美丽的大理石雕塑。
不管是古希腊时期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量雕塑,很多采用的都是大理石。世上石料有千百种,能用来雕刻的也不少,为什么雕刻家们都偏爱大理石呢?
首先从质地上来说,花岗岩、石灰石、闪长岩、青铜、象牙、木头、陶土都能用来雕刻,它们有的质地太过坚硬不好做造型,有的过于脆弱不易保存。而大理石作为变质岩,质地柔软易于雕刻,非常适合用来雕塑灵动变化而又复杂的人体和动物。
大理石柔软的质地用来雕刻复杂细节,尤其能体现人体精细的解剖结构和流动的褶皱。所以用大理石雕刻也就成为艺术家们展示才华和炫技的一种方式,如帷幔、面纱、错综复杂的渔网和悬挂面料等,这些都是大理石雕塑常见的元素。
如《大卫》和《摩西》都是同过对人体本身进行精细雕刻,从而完美的展现了人体的形体和肌肉。
而乔凡尼·斯特拉扎的《蒙着面纱的圣母》,弗朗西斯科·弗里诺的《渔网》,安东尼奥·科拉迪尼《谦逊》和朱佩塞·圣马帝诺的《披着面纱的耶稣》等则是着重雕刻人体身上的衣饰,通过固定的石材打造出附在身体上的一块流动的织物,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,任谁看到都会惊叹于雕塑家们的高招的雕刻技巧。
其次从色泽上来说,白色特别是..大理石如卡拉拉白大理石,洁白细腻,质地如玉,表面呈半透明质,用来雕刻人物,自然真实。
如果加上雕刻家们高超的技巧,优势能媲美真实皮肤。虽然象牙同样洁白如玉,但它受限于大小,无法像大理石这般进行大型的艺术创作。
如雕刻大师贝尼尼的作品: 《普路同和帕尔赛福涅》,人物皮肤的真实感让人惊叹,光看仿佛就能感受到少女肌肤的柔嫩与弹性,以及那皮肤下跳动的生命力,这恐怕是其他雕刻材料都无法的效果。
而前面介绍的“面纱”系列的雕刻作品,离开了大理石表面呈半透明的这一特点,也将无法实现。